![]() |
| 附圖:由火星軌道器 ExoMars TGO 上的 CaSSIS 相機拍攝的 3I/ATLAS,為右側圓形光點,線條則是恆星, 2025 年 10 月 3 日。 (圖片來源:ESA) |
文/往櫺 超心理學與未明現象研究者
3I/ATLAS 自從 10/3 飛越火星之後,有追蹤者表示,好像有一些官方資料被暫時遮蔽了,例如更新延遲或視訊畫面中斷,因此引發了一些質疑與討論。
畢竟火星區域有多國探測器運行,例如成像實驗相機、紫外光譜儀等,但在 3I/ATLAS 離開火星後,卻暫時沒有更多消息。
我覺得大型觀測性研究本來就需要時間整合資料,而 NASA 作為美國政府主導的太空機構,勢必有資訊審核責任,得清楚知道哪些資料能公開、哪些「還不能講」。
3I/ATLAS 有一個特殊點,就是它的路徑跟黃道重合度在 4.89 度以內,而之前的 1I/Oumuamua 和 2I/Borisov 則分別是123度與44度,這就顯得 3I/ATLAS 的傾角特別的小,不過目前依照徵象來看,普遍學界認為僅是剛好發生的獨立事件而已。
五年前,我有在 clubhouse 上聊過 1I/Oumuamua 那時候我對地外文明的看法與霍金相同:不探究、不詢問、不回應、不接觸。
而現在我自己的認為是,如果 3I/ATLAS 真的是地外文明,至少我們處在一個「可觀測」的狀態,甚至可以有機率性的去「攫取」資訊,而非突然地發生任何事情。
美國物理學家 Enrico Fermi 曾探問過:那些地外生命究竟在哪裡?
與其等它們「到來」,不如積極主動尋找,但這個尋找要基於人類文明要如何「紀錄」自己的文明世。
目前我們知道地球上的地質活動會在數百萬年產生移動,屆時會發生下一次的清洗,更甚在十億年後,太陽走入恆星下一個階段,地球會失去水,變成碎岩與荒漠,如同火星那樣,那時候也不一定會有人類。
人類做為人類生命載體的發展核心,勢必得找到在星際空間存續的目標,與其對 3I/ATLAS 產生隱蔽性探問,不如更廣闊地思考:我們能不能更主動去「連結」它們呢?
